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
关于召开“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实操培训”学术会议的通知:
各位委员、各位会员及各会员单位:
黑龙江心理卫生协会长期致力于为广大会员从事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专业教育,为了提高广会员心理咨询实战能力,突破传统心理学技术或流派的制约,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定于2016年8月邀请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精神医学系专家张道龙教授进行主题为“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的实操培训。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心理困扰的多样性以及对咨询效率与效果平衡的要求,决定了广大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学工作者必须学习和实践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以提升大家快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根据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章程》,经省卫计委、省民政厅批准,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定于8月26日在哈尔滨召开,具体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理论指导
2、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实操培训(工作坊)
二、主讲嘉宾简介
张道龙教授是在美国获得精神学类特殊贡献奖的知名华人精神科医生,张道龙医生和团队著有《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获得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4年十大畅销书之一),张教授是美国极少数获得ABPN(美国精神、神经病学院文凭,American Board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ABPN)并从事EAP(员工帮助计划)工作和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现就职于美国芝加哥退伍军人医院精神医学系行为健康部(Jess Brown VA Medical Center) 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精神医学系(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亲自诊治了超过20000多个中美咨客,曾参与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中美合资的EAP咨询公司并任医务总监,兼任过多个世界100强企业的咨询顾问。
三、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8月26日下午14:00-17:00时
地点: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楼 三楼演讲厅
四、报到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8月26日上午10时—12:30分
地点:哈尔滨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阳光大厅
五、参加人员
1、黑龙江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2、心理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
3、从事心理相关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及学生;
4、有志于加入黑龙江卫生协会的专业人员。
六、会议费用
500元/人,全日制本科生凭学生证享受优惠价200元/人。
七、具体说明
1、要求会员届时全部参加(如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需要指派人员参加)。
2、会议旅差费自理;会议不统一安排住宿。
3、乘车路线:地铁1号线医大二院站下车;公交114、104、11、343路公交车医大二院站下车;67、217、218公交车铁路工程学校下车。
联系人:王琳 联系电话:13836186410
联系人:周佳玮 联系电话:18504511119
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
2016年7月22日
2016年01月08日 13:37:19 来源:新华网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在新华网演播间录制“精心讲堂”。新华网才萌 摄
编者按:在当今社会提起精神病患,人们总会潜意识地认为他们是安插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总是想方设法地远离他们。
“恐惧源于未知”,自2016年1月起,新华网携手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共同打造“精心讲堂”,从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维护等方面进行科普和公益讲座。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心讲堂”,能让网友朋友们面对精神病患不再恐慌,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们,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人的成功与否,所以心理与精神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才叫“精心”。同时,这两个字也是对从业者们的一种概括和赞誉,他们在用精心的态度来去解决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
在“精心讲堂”中,新华网黑龙江频道会陆续发布心理健康小贴士《人生的47道坎》。在这些精心准备的“心灵大餐”中,会指导准妈妈们如何调整情绪,如何进行胎教?生活中的快乐怎么去获得?中年人如何在职场中进行情绪管理?老年人需要怎样的心理关爱和心理救助?等等,我们将用很多案例来解读的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节点,对照别人反思自我,让每个受众最终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我们社会更加和谐。
第一讲:“心”的天空,让我们帮你点亮
授课嘉宾: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
(以下为同期实录)
张聪沛:首先我从一些概念入手,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家通常所说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主要指的是什么?
这个概念就非常大了。实际上1948年在《阿拉莫图宣言》,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宣言当中把健康分成了三段:一段就是关于人的躯体健康,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身体外伤这些都算一种身体上的病。另一段就称之为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是什么?就是一个大广义的,为什么把它并列为整个健康的概念?因为它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还有一段就是附带的健康,也就是这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怎么样,这个和心理直接相关,比如变换了一个工作去外地旅游,跟一些不熟悉的人去接触,我的心理状态怎么样,这就是适应能力。这三种健康有两种和心理精神相关,可想而知,心理和精神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也是对于人的健康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现在我们最常见的焦虑抑郁,就这么一个词看看我们人群当中有多少?美国在2015年报道过,在美国正常人群当中有焦虑抑郁障碍的人要超过百分之十八,每十个人差不多就有两个了,但在中国大家不愿意承认这种疾病。也不愿意谈我们的精神与心理,所以这次我们做的节目就是为大家普及一下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常识。
这里也有一个例子,我是1988年大学毕业,当时遇到的一个患者第一次看病的时候我认为他是精神疾病,而从1988年到现在他没有离开过我,一直在我的视线里,他在三十五岁左右得了病,目前六十岁以上了,这些年他一直跟我在一起,在一起是什么结果呢?一年差不多犯一次病,后来到了四十多岁就不行了,退休了,Hold不住了,但是住院的次数知道有多少吗?十七次,这个案例当时中央电视台很关注,他们特意拍了一部《走进科学》叫做“生命之重”,我和这个抑郁症患者走了几十年的路,造成了大量的负担,家庭、朋友和社会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家族要准备很大的精力去照顾他,所以自己创造不了价值,还需要国家的医疗资金,也需要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帮助他,需要医院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在他身上,你想想,一个病人一生住了十七次院,创造的价值后来得病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他自己也觉得很痛苦,现在基本上就是医院的常客了,一生没有创造什么价值,留下了一个孩子,再留下的是什么呢?就是给所有的人和社会造成了负担,有病的时候大家很害怕,他也破坏了很多东西。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这种疾病不是说得了以后马上就好,阑尾炎得了切掉就好了,但是这种疾病得了以后要反反复复地发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得了几年以后基本就进入精神残疾了,我们的精神分裂症致残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样的人群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负担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在精神和心理问题上看来全社会都应该越来越重视,这样的话能够减少负担,省下医疗资源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让每个人都心理上健康吧。
现在正值寒冬季节,也是精神类疾病多发的季节,这些疾病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那么,社会、家庭和周围人如何去识别和帮助这类群体?
实际上在我们北方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病有季节性,过去我们医生常讲“开江”的时候和“封江”的时候是高发季节,实践中发现,深冬、隆冬的时候病人的复发率是最高的,为什么呢?春暖花开可以心情愉悦,可以看到绿和各种颜色,冬天下了雪还有一个白色,如果不下雪的话就是一个灰色,人们在社交和减压的过程当中都会越来越少,这样隆冬的时候从我们看到最后一个绿叶落到地上以后一直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大家都有一些Hold不住了,加上这个季节到年末,尤其是在两节期间大家的工作、应酬和年末的总结以及各种活动压力都非常大,这种压力极易造成人的精神与心理疾病的复发。
这些表现非常简单,最早的时候会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焦虑,所谓的焦虑老百姓翻译过来就是“闹心”,这是我们第一个常见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抑郁,抑郁是什么呢?就是没意思,我们在说三遍以上没意思的时候可以判定这个人已经有抑郁了。第三个就是睡眠问题,现在睡眠问题对于我们人的杀伤力很大,正常的统计下至少成人当中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有睡眠障碍,就是达到了疾病状态。再有一个就是我们的亚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隆冬很长,大家晚上去做什么?我们能去游泳吗?松花江好像已经冻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喝酒,所以这个时候酒馆生意很好,但是喝酒又会造成人更加疲劳、更加应接不暇、压力也会更大,加上酒精对人的作用。这样的隆冬特有的季节,加上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我们的时间、心理的应急能力都是在最低的阶段,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疾病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从每年医院住院来说一千多张床位,一旦进入了11月份下旬床位基本上就没有了,大家需要预约。
怎么识别?不是说每个人闹心就有精神心理问题,也不是很没意思就是抑郁症。如果自己用一些方法三天两天就可以解决,因为闹心和没意思每天都会发生,但如果自己排解排解忘掉了就无所谓,也不用找医生,自己就可以打断或者恢复。但是如果这种闹心和没意思持续下去,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比如上班也没意思,我也不愿意去了,我觉得闹心不愿意跟别人交往,自己独处或者躺在家里的床上什么也不做,这可能就进入疾病了。然后你再试一试这种方法能不能强制自己走出去,改变一下这种情况,再改变不了,这个时候恐怕就要找医生了,这就是疾病了。至少从轻的来看叫做抑郁焦虑状态,如果重了叫做焦虑症或者抑郁症,再严重恐怕就是FDD重性抑郁,这个时候就需要绝对的医疗干预了。
这个阶段除了自己感觉之外,外人和同事看,比如这个人每天很阳光很高兴,但是这几天总说没意思、闹心,同事就关心关心他什么事情闹心?你来告诉我一声,拒绝别人帮助他的时候,这种抑郁和焦虑恐怕就进入疾病状态了。这个时候你更应该帮助他把活儿减一减,大伙一起帮助他,比如今天晚上开个Party,搞个活动或者看场电影,这个时候如果能跟你走说明没问题,如果不跟你走恐怕又进入疾病状态了。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帮他,尤其是同事之间要把他的活儿帮他干了,夸奖他、鼓励他,这个时候这个人很可能又度过去了。
当然,精神也好、心理也好,这种疾病并不可怕,即使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家也不要惊慌、害怕,我一辈子都在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从来没有碰到过危险,甚至有些曾经杀过人的精神病人我都见到过,我们在一起也很谈得来。但什么情况下比较危险?如果这个病人对你产生怀疑了,或者对你说你是不是要跟我有什么事啊?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事?这个时候不要跟他争辩,尽可能躲着他,因为这种时候可能会发展到重型精神疾病,比如一些妄想和幻觉之类的,这样的人我们需要特殊加小心,找一找他的监护人,然后我们要和他保持一段距离。整体来看就是一条,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先用心理的方法,心理的方法不好使就用医生来干预。
上一条:
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在哈召开
下一条: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地 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楼B区
咨询电话:0451-87502859 87502642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
网联备案号:23010302000828